报协简介 信息技术委员会 广告委员会 发行委员会 计划财务委员会 经济研究委员会 印刷物资委员会 行业报委员会 保障服务委员会 新媒体委员会
滚动新闻

中国报业信息

报业转型中的重要选项

2013-04-15

尹明华在中国报协四届四次大会演讲:在一个繁荣的市场,报纸是否还会继续成为新闻的主要来源

  首先我要向福建、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浙江包括大连报业集团的领导和同行致敬!尤其向山东的同行表示敬意,他们通过资源集聚、多元经营、跨界组合,在近几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他们所做的这三个方面,是我们所缺乏的。

  在中国沿海发达地区,现在报纸已经不再是热门行业、热门话题。因为社会经济发展得比较快,需求变化也比较大。传统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与生活相关的阅读方式的变化也很快。所以报业经受着巨大的挑战。要把挑战变为机遇,又涉及到地区战略、行业政策、资源集聚、跨界经营等多个层面,这种更高等级、更高层面的思考和推进,显然已经不是一个报业集团所能把握的。

  近几年,说到报纸,人们总是有点心烦,因为我们的广告下滑太快。我给了它两个词,一个是全面,一个是快速。在解放报业集团,前几年广告对利润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现在只有30%。我们当然也可以把它美好地归结为转型,我们也确实在转型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在整个收入中不难发现,广告已经少了很大一块,这给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而且我认为这一趋势不可阻挡。

  面对今天的这种状况,我想一直以来,我们似乎也没有做错什么,从解放来说,从单元到多元,从实体到虚拟,从行业到跨界等等,该做的似乎都做了。但是社会变化太快,而我们只能在被允许的有限的尺幅里进行意义不够深远的调整,跟不上变化。跟不上变化其实就是一种错。进一步说,在一个变化的时代,报纸要坚守“对”的基础就是要适应变化。因为我们始终是为需求而存在,需求变化了,我们也必须适应需求而变化。

  变化自己的确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它或许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对报业转型来说,这可能是一件好事。报纸有很多不足,如果没有这种挑战,报纸本身无论如何是无法发现和予以自我纠正的。这其中就包括报业缺乏数据的反馈分析系统、有着自以为是的自我评价体系等等。最根本的是,我们不能以一种主动的、变化的、进取的态度去积极面对社会的变化。所以今天谈到报业的发展,我们必须认真思考以下问题:

  在一个繁荣的市场,报纸是否还会继续成为新闻的主要来源?

  数字技术对于报业的影响到底能达到怎样的程度?

  报纸能否摆脱广告商的制约,也就是说报纸的发行收入可以超过广告收入,使内容生产拥有更多的尊严和自由?

  读者选择权空前增强,是否会导致今后报纸获取读者的成本不可抑制地继续加大?

  在移动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的社会里,报纸的优势究竟是什么,怎样才能去有效地体现这种优势?

  人类有了解世界的渴望和热情才创造了媒体,是否可能出现这样的状态,即媒体依然存在,而报纸不复存在,或者报纸被缩减的影响力可以被忽略到不复存在的地步?

  以上这些问题,目前都不是一两句话可以回答的。

  解放报业集团想做的和呼吁需要重视去做的有四方面的选项:

  一是要利用市场杠杆,增强产品区别性。其中的道理显而易见,报业最重要的是内容核心产品。核心产品要得到市场认可,需要一个精准的自我评价体系,增强产品稀缺性,努力扩大与其他产品的区别。运用市场杠杆,就是要重视利用市场的检验,增加与其他产品的不同。不同点越显著,越有生命力,独一无二的才是有竞争力的。一个和别人一样的产品是不可能获得市场广泛持久的认同。现在报业市场上,同质产品太多。在导向正确的基础上,其实我们并没有把内容产品按照市场要求做得更好。正因为如此,有更多选择权的读者开始挑三拣四,开始静悄悄地离开我们,有些干脆远离了我们。当然报纸可能永远会有读者,但这并不表明报纸永续,并不表明报纸会活得越来越好。

  二是要运用机制杠杆,增强利益相关性。最重要的是可以利用期权、股权,破除体制内的行政框架的束缚。做媒体主要靠人才,人才有市场价,但我们今天假如用市场价引进的人才,很快就会被体制化,他在体制内无法发挥自己的作用。如果当期收入很高,也不利于人才发挥在体制内的作用。能否考虑利用股权、期权激励,通过提高其预期收入,让他现时的努力和作用和他将来的个人利益发生关联,这样来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同时当期收入与其他人的差距不很显著,也便于焕发整个团队的活力。我们一直讲改革,所谓改革就是要破除原来的框框。如果这一步跨不过去,我们只能引进人力,不能引进人才。报业圈内现有的人员,其能力还是有很大局限的。

  三是要运用行政杠杆,凸显产业导向性。为什么我们在强调市场作用的同时,还要强调行政杠杆呢?简单的道理是,现在所有的资源,包括市场资源、宣传资源、财富资源等等,都被行政性地划地为牢了,所有的资源都难以游离于行政框架之外。行政机构在运营资源的同时也在守护着资源,不让其按照市场规律融合跨界。在这种情况下,行政破除、行政引导、行政调整还是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产业导向方面。我们一直在讲转型、讲融合,传统媒体要和新媒体融合,这当然没错。但是我们也知道新媒体的巨大不确定性,新媒体是机遇也可能是陷阱。作为国企,我们所有的投入都有制约。国企的领导对国有资产运营有保值升值的刚性要求。因此对于国有资产,通过政府基金和产业政策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电子阅读量,什么时候可以取得和纸张发行量同等重要的认同?7年前,美国稽核部门就颁布规定,承认电子发行的市场价值,因此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美国报纸开始大力推进增加电子报发行量,这就导致他们能比较早、比较好地摆脱巨额纸张成本的束缚。而在中国,今天对报纸影响力的认可评价仍主要局限于纸质发行量。在广告收入明显下滑时又不能顺应现代阅读潮流,一个心眼甘心情愿被高成本捆绑,在没有其他运营收入支撑的情况下,报业的状况怎么会见好呢?所以通过行政杠杆增强产业的导向性非常重要。

  四是要通过资本杠杆,增强行业开放性。我们不能只用自己的一点小钱搞发展,只有让社会资本都参与媒体,报业才能早一天做大做强。由于竞争加剧,报业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的报业,成本居高不下。我们现在拥有的资产,如果不加区别地用于当期利润,这未必是合算的,因为都作为成本支付了。我们的做法是,尽量缩减当期支出的面,控制投资的点,把那些更好的资产,利用融资平台,投向预期和未来,把时间线拉长。用时间换空间,因为在金融资本市场,时间有增值溢价作用。这样在困难时期,对紧缩做法容易形成共识,内部的管理就能从严、从紧、从简。我们希望我们仅有的一点资产和赢利能力,能够避开当期的高成本陷阱而保留下来,给予它一个增值发酵的过程,并且期待增值速度超过成本上升速度。而高成本的难题,尽可能通过体制机制改革逐步化解。我们的一部分收入可以在未来得到体现。通过开放性引入社会资本做好报业,这是报业转型中的重要选项。

  

孙洪康在中国报协四届四次理事大会上的发言——

勇担使命 履行职责

上海市报业协会会长吴芝麟、常务副秘书长陈晓虹、市报协经济研究委员会主任李翔、计划财务委员会主任陈贤等向石国雄介绍上海报业和市报协发展规划。(图)

中国报协驻会副会长石国雄来上海市报协调研(图)